聽:
上課前覺得自己聽力還行,所以上課期間準備聽力方面主要就是按照每週排的作業進度訓練不同題型,算是我準備比較少的一科。練題的時候依照題型需要注意的細節調整做題的仔細度,有些很愛設陷阱的地方就要特別注意語氣的改變。然後一開始聽力我是用原本速度下去練,大概上課兩週後就都調整到1.25倍速去考。另外我覺得用空檔預先看題目是蠻有幫助的,有些多選多花時間看仔細選答案就會快速很多,抓重點聽換字的練習練久就會比較習慣考試重點,但字彙程度真的不能少,不然真正聽進去的內容也會支離破碎。然後我覺得聽力是一個需要設停損的考科,每題都會有它的關鍵字,一旦過頭了就不應該糾結在上一題錯過的題目,那只會造成後面做題的不順。除此之外我認為調整作息其實也很重要,考試八九點就會先考聽力了,作為第一科同時也比較需要專注的考科,我當天就因為不是平常作息的時間就大恍神!晚睡晚起真的會得不償失!
說:
口說算是平常比較少觸碰的科目,除了偶爾會跟外國朋友用英文聊天之外,要用比較有條理跟細節的方式闡釋內容是我主要準備的方向。雅思哥我在第一週上課就把它全部印下來貼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分類好,儘量減少自己需要準備的內容量。像是可以準備旅遊、工作、興趣、食物類等等,讓自己設定好完整的世界觀會更好表達自己的想法。像是我就是遇到題目不太會亂掰內容的人,所以接觸越廣的題目對我來講就可以更瞭解如何用自己的邏輯建構細節,怎麼在有限內容當中置換到不同主題,這種時候萬用梗就很有幫助!再來是字彙上面其實我覺得跟寫作蠻互通的,不同門類的主題字彙真的要準備,對內容加深絕對有實質的幫助,如果可以是自己有興趣的內容記憶上跟表達上都更有效,所以強烈建議準備題材用個人經驗去打造最好!然後每週讀書會(或是自組讀書會)真的是課程很棒的安排,藉由實際練習可以比較好模擬真實考試的狀況(task1/task2)或是task3追問部分的應對方式!疫情之下用Zoom也可以有效跟老師同學視訊練習,效果也沒有打折扣!
讀:
準備閱讀就是四個字:「對症下藥」。首先前幾週一定要了解不同題型做題的方式,應對技巧的流暢度絕對可以減少重複閱讀的時間浪費!我自己一開始準備有面臨重複閱讀的窘境,active reading的訓練可以幫助理解文意脈絡,注意轉折詞的對比、正負向評價、大眾或作者觀點的強調等等,讓題目定位可以更清晰更精準就越快完成題目。什麼題目需要skim摘要即可,什麼要scan keywords然後close reading都要很熟悉,然後像我就是會有習慣把題目全部讀完的人,但面對有限的記憶有些題目只要抓幾題在手上就可以,像是TFNG抓個三題就可以避免連續兩題Not given的狀況,每解一題就再丟一題到腦袋負擔也不會這麼重。像我題目練多之後也對自己抓重點的能力比較有信心,以前可能害怕skim掉重點,但現在很確定不必要的內容真的不要浪費時間去理解,很多是拿來嚇人的。然後上課後面幾週我就開始計時作答,我覺得配速很重要,先審閱三篇文章難易度去調整自己的做題配速,嚴格要求閱讀的質量不要被時間影響到心情。如果容易忘記文章段落內容也可以適度做小筆記,這對我比較不拿手的which paragraph有很大的幫助,體會閱讀換字的奧妙真的就如魚得水了。
寫:
寫作一開始上課很依賴模板的架構,我覺得先要讓自己熟悉學術文章的寫作方式幾週再帶入自己的風格是最適合我的方式。所以跟著Anderson每週的寫作作業完成後不斷訂正可以獲得很多反饋,下次減少錯誤並且同時嘗試加入新的概念累積下來就會進步很多!Part 1分析上面就需要多接觸不同題型讓自己比較數據的能力增加,並試圖在短篇運用多種句型跟表達方式豐富文章,主動被動倒裝獨立分詞……等等規定每種自己知道的句型都用過一遍我不相信內容會不夠!寫作Part 1我覺得是發揮空間有限的題目,所以在自己能力內減少錯誤發揮極大化學習成果是很重要的,一種數據可以有十種表達方式就要展現在這種時候,十八般武藝都要秀出來!Part2我覺得才是寫作的主舞台,每週自組讀書會我們都會固定安排題目想考題論點互相評析,藉由別人的想法可以快速找到自己的盲點,並且每週固定產出可以極大化彼此的論點,讓一題可以有多個發揮的空間,考試當下也會比較清楚下手的地方。像我課程結束後有停了幾週寫作,直到考前一週密集每天寫至少兩part1兩part2文章加快自己時間的掌控跟流暢度,那個時候我就有發現自己不太適合用多個論點構築一個段落,因為光是想合適的論點就會花太多時間,我是那種一個論點可以講比較深的那種類型,所以找到自己適合的表達方式蠻重要,最後那週我練到時間內part2可以寫滿考試紙的狀態,考試當下緊張感就比較少。最後就是我覺得分類準備很重要,關鍵主題字彙就是要記,Anderson有發的範文就可以建構很多內容,所以絕對不要放過!
上課前覺得自己聽力還行,所以上課期間準備聽力方面主要就是按照每週排的作業進度訓練不同題型,算是我準備比較少的一科。練題的時候依照題型需要注意的細節調整做題的仔細度,有些很愛設陷阱的地方就要特別注意語氣的改變。然後一開始聽力我是用原本速度下去練,大概上課兩週後就都調整到1.25倍速去考。另外我覺得用空檔預先看題目是蠻有幫助的,有些多選多花時間看仔細選答案就會快速很多,抓重點聽換字的練習練久就會比較習慣考試重點,但字彙程度真的不能少,不然真正聽進去的內容也會支離破碎。然後我覺得聽力是一個需要設停損的考科,每題都會有它的關鍵字,一旦過頭了就不應該糾結在上一題錯過的題目,那只會造成後面做題的不順。除此之外我認為調整作息其實也很重要,考試八九點就會先考聽力了,作為第一科同時也比較需要專注的考科,我當天就因為不是平常作息的時間就大恍神!晚睡晚起真的會得不償失!
說:
口說算是平常比較少觸碰的科目,除了偶爾會跟外國朋友用英文聊天之外,要用比較有條理跟細節的方式闡釋內容是我主要準備的方向。雅思哥我在第一週上課就把它全部印下來貼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分類好,儘量減少自己需要準備的內容量。像是可以準備旅遊、工作、興趣、食物類等等,讓自己設定好完整的世界觀會更好表達自己的想法。像是我就是遇到題目不太會亂掰內容的人,所以接觸越廣的題目對我來講就可以更瞭解如何用自己的邏輯建構細節,怎麼在有限內容當中置換到不同主題,這種時候萬用梗就很有幫助!再來是字彙上面其實我覺得跟寫作蠻互通的,不同門類的主題字彙真的要準備,對內容加深絕對有實質的幫助,如果可以是自己有興趣的內容記憶上跟表達上都更有效,所以強烈建議準備題材用個人經驗去打造最好!然後每週讀書會(或是自組讀書會)真的是課程很棒的安排,藉由實際練習可以比較好模擬真實考試的狀況(task1/task2)或是task3追問部分的應對方式!疫情之下用Zoom也可以有效跟老師同學視訊練習,效果也沒有打折扣!
讀:
準備閱讀就是四個字:「對症下藥」。首先前幾週一定要了解不同題型做題的方式,應對技巧的流暢度絕對可以減少重複閱讀的時間浪費!我自己一開始準備有面臨重複閱讀的窘境,active reading的訓練可以幫助理解文意脈絡,注意轉折詞的對比、正負向評價、大眾或作者觀點的強調等等,讓題目定位可以更清晰更精準就越快完成題目。什麼題目需要skim摘要即可,什麼要scan keywords然後close reading都要很熟悉,然後像我就是會有習慣把題目全部讀完的人,但面對有限的記憶有些題目只要抓幾題在手上就可以,像是TFNG抓個三題就可以避免連續兩題Not given的狀況,每解一題就再丟一題到腦袋負擔也不會這麼重。像我題目練多之後也對自己抓重點的能力比較有信心,以前可能害怕skim掉重點,但現在很確定不必要的內容真的不要浪費時間去理解,很多是拿來嚇人的。然後上課後面幾週我就開始計時作答,我覺得配速很重要,先審閱三篇文章難易度去調整自己的做題配速,嚴格要求閱讀的質量不要被時間影響到心情。如果容易忘記文章段落內容也可以適度做小筆記,這對我比較不拿手的which paragraph有很大的幫助,體會閱讀換字的奧妙真的就如魚得水了。
寫:
寫作一開始上課很依賴模板的架構,我覺得先要讓自己熟悉學術文章的寫作方式幾週再帶入自己的風格是最適合我的方式。所以跟著Anderson每週的寫作作業完成後不斷訂正可以獲得很多反饋,下次減少錯誤並且同時嘗試加入新的概念累積下來就會進步很多!Part 1分析上面就需要多接觸不同題型讓自己比較數據的能力增加,並試圖在短篇運用多種句型跟表達方式豐富文章,主動被動倒裝獨立分詞……等等規定每種自己知道的句型都用過一遍我不相信內容會不夠!寫作Part 1我覺得是發揮空間有限的題目,所以在自己能力內減少錯誤發揮極大化學習成果是很重要的,一種數據可以有十種表達方式就要展現在這種時候,十八般武藝都要秀出來!Part2我覺得才是寫作的主舞台,每週自組讀書會我們都會固定安排題目想考題論點互相評析,藉由別人的想法可以快速找到自己的盲點,並且每週固定產出可以極大化彼此的論點,讓一題可以有多個發揮的空間,考試當下也會比較清楚下手的地方。像我課程結束後有停了幾週寫作,直到考前一週密集每天寫至少兩part1兩part2文章加快自己時間的掌控跟流暢度,那個時候我就有發現自己不太適合用多個論點構築一個段落,因為光是想合適的論點就會花太多時間,我是那種一個論點可以講比較深的那種類型,所以找到自己適合的表達方式蠻重要,最後那週我練到時間內part2可以寫滿考試紙的狀態,考試當下緊張感就比較少。最後就是我覺得分類準備很重要,關鍵主題字彙就是要記,Anderson有發的範文就可以建構很多內容,所以絕對不要放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